各二级学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做好2022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修订范围
2022级高中起点三年制普通专科专业,2022级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专业,2022级相关定向(单)培养专业等2022年9月将招生的专业。
二、修订原则
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普通专科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具体见附件1)等文件精神进行修订。
1.继承性原则。各专业应保持人才培养方案的连贯性,在2021级基础上修订完善。
2.校企合作原则。各二级学院要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将工学结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环节,要根据各专业面向的岗位和职业资格标准,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认真分析各专业特色,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学生为中心原则。各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分析五育与专业的内在联系和结合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劳动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美育、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等有机融入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工作安排
1.广泛调研。各二级学院应组织各专业深入调研国内同类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分析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知识、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等的要求与实现途径,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能力需求,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为目标,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在2022年4月底前完成调研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等相关材料由各学院留存,为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积累原始支撑材料。
2.修订方案。2022年5月,各二级学院召开由来自行业企业、兄弟院校等校内外专家、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展开充分论证,并形成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5月31日前,各二级学院按照规定格式要求排版,将方案电子版报送教务处。2022年6月,教务处完成方案汇编,形成定稿。
3.录入系统。7月10日前,各学院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详细课堂教学安排信息录入工作。
4.修订大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各二级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等同步修订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实习大纲等教学文件。
四、修订要求
1.加强领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开展专业认证工作的重要环节,各二级学院务必高度重视,成立由书记、院长牵头,分管教学副院长和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修订工作小组,全员参与,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切忌因人、因工作量设课。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充分考虑学校师生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按照相关文件和指导意见要求,认真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2.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须明确规范,内容科学合理,适当兼顾前瞻性,文字表述严谨,体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学院教学基本文件的严肃性,具有可操作性。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
3.具体要求。
①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从2021级开始普通专科的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名称调整为《思想道德与法治》。五年制高职开设的“思想政治”必修课程调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
②深化劳动教育。从2021年开始,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开设1学分《劳动教育》课程,此学分从本专业毕业实习学分中(在专业实习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直接减掉1分。依托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通过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形式,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③探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一是构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双高专业群建设,探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二是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积极推进“1+X(N)”证书制度,构建“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体系,科学设置课程模块(方向、数量)、课程模块内课程门数、学分、学时应精简够用,原则上不超过6个学分(建议3-4分),处理好学历证书和X证书的关系,避免较大影响专业原有课程教学。
④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各专业应加强人文课程教学,各专业现有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不得随意调整学时、学分、考核形式等授课学期等。在总学时总学分不变化的情况下,可考虑把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纳入公共基础课程。优化就业指导相关课程教学标准体系,引领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就业。优化公共选修课开设,鼓励开设美育、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淘汰近年来开课率低或者不开课的课程,新增选修课请按照要求申报。
⑤总结2019、2020、2021级等已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优化。整体方案运行无明显问题的,仍需行业专家论证后才可提交培养方案。近年来,学院中高职衔接模式有“3+2(五年制)”、“3+3”两类,请充分调研,与相关中职院校做好对接,深化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另外,请同步修订提交综合版和简版2种方案,务必保证综合版本中表六、表七和表十等内容与简版相关联的部分保持一致。
请各二级学院按规定时间内以学院为单位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报教务处,电子版发至QQ邮箱(swordfishzhao@qq.com)。附件10请在方案定稿后,提交纸质档到经开区综合楼204
联系人:赵成丽 孟 伟